在行政应诉中,不仅要提供实体性依据,即作出工伤认定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还要提供程序性依据,即有关程序性法律文书和法律规定,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才能在行政应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法律主观:工伤认定有争议的,有以下解决方式: 依法 申请行政复议 ; 依法向人民法院 提起行政诉讼 。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法律主观:申请工伤认定的注意事项有限期限,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的一个月内申请,员工本人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申请。
1、工伤处理流程如下: 发生工伤后,需及时报告工伤事故,进行工伤申请认定,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获得相关补偿。 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法律分析:工伤案件办理流程:收集劳动关系的证明文件。进行工伤认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依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数额。与单位协商。申请劳动仲裁。
3、调查取证材料要包括:职工申请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核实;医院或医疗机构治疗工伤和职业病的诊断书及有关资料;企业的工伤报告和现场调查情况。工伤争议处理:对两种争议应适用不同的程序。
4、工伤认定程序包括报告伤情、医疗鉴定、用人单位报告、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调查、工伤认定和复议或诉讼等步骤。
先救急,让单位掏足够度过危险期的医疗费,如果单位提供了足额医疗费,下面就要考虑之后的理赔问题了。如果没有足够医疗费,那就先得考虑医疗费的问题,可以直接到政府有关部门投诉解决应急。
受伤职工在被认定为工伤后,要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在拿到伤残等级鉴定结论通知书后,要及时向所在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工伤职工可以按伤残等级的大小向用人单位及工伤保险基金要求享受相关待遇。
如果提起工伤赔偿诉讼请求的当事人没有劳动行政部门出具的认定工伤的意见书,法院则不能受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同时应提醒当事人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法律分析:工伤赔偿协议要注意:赔偿项目要明确。协议书中约定的赔偿项目,都须逐一写清,若表达不清楚,可能会导致单位重复赔偿。表达意思要清晰。赔偿不同于补偿,赔偿基于过错补偿不一定基于过错。
工伤赔偿3个注意问题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 就业补助金 、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 停工留薪期 工资、 伙食补助费 、护理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