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人员在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后,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如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福利,造成伤残的在离职时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用人单位自员工受伤之日起30日,受伤职工或家属自受伤之日起1年内,提供资料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的可以要求公司赔偿。
工伤受伤期间辞职了可以要求公司赔偿,公司拒不赔偿的可以去法院起诉。
如果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进行劳动仲裁程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书拿到后,用人单位不主动赔偿,那就要进入劳动仲裁程序。
如果公司没有交工伤保险,确认是工伤之后,是可以要求公司赔偿的。根据法律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和单位进行协商工伤告公司,在协商一致后单位支付工伤赔偿金额即可。向劳动部门进行投诉工伤告公司,由劳动部门进行协调,单位支付员工工伤赔偿费用。申请劳动仲裁,由劳动仲裁委员会安排劳动仲裁裁决,要求单位赔偿。
可以和老板协商解决工伤告公司的,老板不愿意协商处理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员工工伤索取赔偿可分四步进行:和单位进行协商,在协商一致后单位支付工伤赔偿金额即可。
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出工伤后跟公司谈判必须提供有利的证据,首先要确认是工伤,个人可以先去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再去做工伤鉴定,根据伤残等级主张赔偿;确认工亡赔偿的法定数额,再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
工伤认定决定书下来之后,可以先找公司领导协商工伤赔偿的事情,公司对待工伤肯定有一定的程序,能够协商解决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1、法律分析:可以直接起诉。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可以起诉。
2、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法律主观:职工因工受伤与用人单位所引起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范畴,是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都必须先要走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裁决不服才可以起诉至人民法院。
4、不能。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待遇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未经劳动争议仲裁,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1、没有工伤鉴定不能要求赔偿工伤告公司,如果是单位不做工伤认定工伤告公司的工伤告公司,则劳动者可以依法自行去向劳动局申请工伤告公司,在认定为工伤后就可以享受下列工伤保险待遇。申报工伤的流程如下:申报:(1)单位申请。
2、没有工伤认定,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若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可以向第三人索赔。
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没有做工伤认定的,应该做工伤认定,然后由工伤保险基金赔偿,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不能认定工伤的,由用人单位赔偿。未经工伤认定不能直接起诉要求工伤赔偿,但按照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处理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