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没有及时上报可以直接与单位协商工伤的赔偿事项。单位没有明确告知职工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认定的,属于单位失职,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职工要认定工伤的,应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用人单位如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办理书面备案的,应先通过电话或传真告知参保分中心工伤保险科,并于5日内向参保分中心工伤科补报两份《工伤事故备案表》。
未及时申报工伤怎么处理 可以申请延长。按规定,单位在一个月内申报,而个人可以在一年之内申报。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工伤或职业病,工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经劳动行政部门确诊后,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应补发工伤保险待遇。
如果工伤认定决定书已经下来,人社局没有送达工伤职工,可以向人社局索要。人社局工作人员推说找公司是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可以向其领导投诉。
法律主观:工伤认定4个月没有下来的,申请人可以询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要求其说明理由;或者也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其上一级部门投诉。一般工伤认定应在六十日内完成,并且应在二十日内发给职工和用人单位。
法律主观:工伤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提起工伤认定,但没有被劳动行政 工伤认定部门 认定为工伤 。工伤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 申请行政复议 或者 提起行政诉讼 。
人社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前行政 诉讼 。最终依然不予认定为工伤,是非因工负伤。
1、发生工伤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在上班的过程中受伤,一般是属于工伤。如果病情严重到需要去医院治疗,劳动者申请工伤鉴定从而获得工伤赔偿。
2、法律主观:可以申报工伤由用人单位A负责。请参照下述文字走工伤程序:事故发生后,及时治疗并保存就诊票据及实际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票据。
3、工伤没有及时上报可以直接与单位协商工伤的赔偿事项。单位没有明确告知职工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认定的,属于单位失职,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职工要认定工伤的,应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4、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法律主观:工伤 医疗费用 由用工单位或者个人先行垫付。参加了 工伤保险 的,由工伤保险机构审核报销;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工单位支付。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 职业病 进行治疗,享受 工伤医疗待遇 。
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工伤报不了的医药费由谁承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是用人单位未按时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工伤报不了,应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如果是工伤认定问题导致工伤报不了,医药费可以通过医保或者商业保险等方式报销。
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1、法律主观: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 工伤认定申请 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未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4、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劳动者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无法认定工伤的,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5、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公司不给申请工伤,工人可以自己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在申请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